扬升科技

永琪(五阿哥永琪死后,唯一成年的儿子绵亿,被嘉庆派去守陵,为何?)

11esengof|
70

“啊!让我去守灵?”

嘉庆四年(1799年)正月初三,清廷皇宫,一个叫绵亿的王爷哭丧着脸,心里万般委屈。

绵亿是和硕荣纯亲王爱新觉罗·永琪第五子,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,左都御史观保之女。乾隆二十九年生于景阳宫,与永琪第四子是双胞胎。

嘉庆四年(1799年)正月初三,乾隆皇帝在养心殿驾崩,当了四年准皇帝的嘉庆终于转正,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。
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。

嘉庆皇帝大权在握之后,首先是清算自己的政敌,*国殃民、贪得无厌的大清首富和珅和大人,派人抄了他的家,并勒令其自尽。

其次,开始论功行赏,封官赏爵,其中包括将他五哥的儿子——36岁的绵亿,由贝勒晋封为郡王。

刚听到宣读封赏的圣旨时,绵亿激动得热泪盈眶,心说这个小叔叔真心不错(嘉庆出生于1760年,绵亿出生于1764年,叔侄相差只有4岁),刚掌权就给自己加官晋爵,由三等的贝勒,晋升为二等的郡王。

可是他的高兴劲还没有过来呢,嘉庆接着又颁布一道圣旨,让绵亿前往清东陵,去守护陵寝。

“绵亿,系五皇兄之长子,五皇兄原系亲王,薨逝后,皇考将绵亿递减二等,袭封贝勒,兹均著加恩晋封郡王,绵亿派往东陵,悉心办事。”——《清实录·嘉庆朝实录·卷之三十七》

听到这一指示,绵亿全身上下拔凉拔凉,一怒之下,在心里骂起娘来。

绵亿是个苦孩子,乾隆二十九年(1764年)八月出生的,乾隆三十一年三月,父亲就丢下他,撒手人寰。,这时候的绵亿,还不到两周岁,刚刚学会走路和说话,就失去了父爱,命运对他确实太不公了。

嘉庆为何要派他去守皇陵,是**报复吗?

皇帝报复的,一般都是政敌,曾经跟太子争夺皇位的皇子们,在太子继承皇位之后肯定要秋后算账,斩草除根。按照这个逻辑,绵亿对不上号。

绵亿的父亲永琪是乾隆妃子所生,理论上没有当太子的资格。

不过永琪非常聪明,满腹韬略,弓马娴熟,又精通满语、汉语和蒙古语,是经天纬地之才,也是接班人的佳人选。

乾隆曾说:"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,且汉文、满语、蒙古语、马步、骑射及算法等事,并皆娴习,颇属意于彼,而示明言,及复因病旋逝。"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帝时,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。这时候距离老五永琪已经去世二十多年,这不难看出乾隆帝对永琪的偏爱和欣赏。

此外,永琪的谥号"纯",意为"纯正"、"正的",这个谥号可不是随便给谁的。而且永琪的荣亲王的“荣”,也包含荣光、荣耀的含义,足见他在乾隆心中的分量尤其重要。

但是乾隆驾崩的时候,永琪已经作古三十多年,对嘉庆的皇位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。再说,乾隆对永琪也仅仅是喜欢,因为清朝皇位继承虽然没有声明要遵守嫡长子继承制,但是继承皇位的皇子基本上遵循一个原则,即皇后所生的儿子优先。

除非皇后没有生子,或者生的皇子不在人世,才会轮到庶出的皇子。

总的来说,永琪与嘉庆之间没有什么深刻矛盾,因此报复他的儿子没有理由。而绵亿作为皇孙,更没有资格挑战嘉庆的权威。

何况绵亿虽然像父亲永琪那样聪慧过人,才华出众,但是身体虚弱,生性怯懦,还性格孤僻,不和人交往,更不会结党营私。

总的来说,绵亿没有什么野心,也不会搞阴谋诡计,无权力欲望,可以说是与世无争。

《啸亭续录·卷二》记载:纯王(永琪)早薨,王(绵亿)少失怙恃,溺于声色,身体孱弱,至中年无日不病,或对人终日不复接谈。
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由于父亲早逝,绵亿没有人管教,所以比较放纵自己,沉溺声色把身体搞垮,人到中年之后成为*篓子,身边虚弱得不行,跟外界很少来往。

所以,嘉庆也没有理由给他小鞋穿。

说起来,嘉庆同父异母的哥哥永琪已经够不幸了,曾经生了六个儿子,五个都夭折了,其中一个连名字都没有起就离开人世了。等于说,绵亿是家里的独子。

不光如此,永琰(嘉庆帝)虽然辈分上是叔叔,但是只比这位侄子大四岁,因此小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读书,绵亿事实上是小皇叔的伴读,一起度过童年时光,两人交情不浅。

这样看来,于情于理,嘉庆都不该为难自己的侄子。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嘉庆这样做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
到底是什么原因,让嘉庆对侄子如此刻薄?

其实,不光是雍正,乾隆在世的时候就不大喜欢这个孙子,给他的待遇就不太好。

乾隆驾崩的时候,绵亿只是个贝勒,这是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绵亿18岁的时候,乾隆给封的。

要知道绵亿的父亲永琪,可是亲王,按规矩降一等袭爵,也应该被封为郡王,可乾隆却打破常规,却给孙子绵亿降成了二等袭爵。

如果王族都是一视同仁,倒也无可厚非,问题是乾隆却对永璜的嫡长子绵德格外照顾,在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九月将其袭封为郡王。

当然,乾隆这样做也可能因为绵德是嫡子,而绵亿是庶出,不过别忘了,绵亿可是永琪的独子,不需要分什么嫡庶。

不光如此,按照规定,皇孙外出的时候,马车上只能使用紫色的辔、马鞍。

然而,在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二月,乾隆皇帝却给予永璜的2个儿子绵德、绵恩一项特权,允许他们用金黄色的辔、马鞍,和他们的皇叔一样。

更不公平的事还在后面,乾隆在五十四年(1789年)为庆祝自己即将到来的八十诞辰,乾隆给自己的子女大发红包时,也是厚此薄彼,给了永璜之子绵恩5000两银子,而同样是孙子的绵亿,只拿到2000两,一半还不到。

更有甚者,多罗定郡王绵德在乾隆四十一年因为违规结交大臣,违反了朝廷的规定,在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正月被革爵。

这时候,庶出的绵恩,补缺上去,成为定郡王。

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十二月,皇孙中年龄大的绵恩,被乾隆以表现出色为由,将他由郡王晋封为亲王。

而绵亿呢,爵位不变。

这很让人费解,绵亿也是乾隆的亲孙子,又不是路上捡的,也不是搞促销送的,乾隆如此偏心为哪般?

原来,问题出在绵亿岳父的父亲这里。

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十二月二十日,16岁的绵亿成婚,娶的是章佳氏。

平民百姓谈婚论嫁还要门当户对,皇上的孙子更是如此,章佳氏的祖父可不是泛泛之辈,是乾隆朝的重臣,大名鼎鼎的章佳·阿桂。

阿桂是大清栋梁,为乾隆保驾护航,曾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和大小金川之*,还参与镇压甘肃**起义,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,对清朝做出的贡献不低于福康安,跟海兰察齐名,他的画像曾经四次被挂在紫光阁内,享尽殊荣。

《清史稿》评论阿桂说:“乾隆间,(他)开诚布公,谋定而后动,负士民司命之重;固无如阿桂者。还领枢密,决疑定—计,瞻言百里,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”。

客观地说,他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。

正因为功勋卓著,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六月十六日,乾隆将原本是隶属满洲正蓝旗的阿桂一族,拔高到上三旗的满洲正白旗。

阿桂功劳盖世,皇帝对其宠爱有加,孙女又嫁给了皇上的孙子,想低调都不允许。

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七月十三日,绵亿府中的一个太监,带羊进城,按照规定是要纳税的,但是俗话说“宰相家奴赛州官”,太监非常狂,不但不纳税,还殴执法人员,明显的狗仗人势,犯了大忌。

但是阿桂得知后派人出面摆平,大事化小。

在阿桂的溺爱下,他的孙女女婿,还未成年的绵亿能不翘尾巴吗?爷爷是皇帝,妻子的爷爷是国家柱梁,换了谁也难以保持心态平稳。关于绵亿的负面新闻,《清史稿》和《清实录》中没有多少记载。

但是我们从绵亿被搞垮的表象就能看出,他的表现不佳。

绵亿再不受乾隆宠爱,但毕竟是皇孙,又不是犯人,享有免费医疗,整天山珍海味,生猛海鲜,营养水平也达到了。而且宫里有全国高水平的太医,身体怎么说垮就垮掉,天天离不开*?

绵亿生活是不检点的。有因就有果,“少失怙恃,溺于声色”是因,“身体孱弱,无日不病”是果。逆境可以让人振奋,自强不息,也可以让人沉沦,绵亿自然是后者。

所以乾隆歧视他,就是因此。

而嘉庆派绵亿派去守清东陵,怎么说都不算得是荣耀。虽然东陵总要有人去守,但是嘉庆的儿子是不会去的,去的都是被边缘化或者犯罪的皇族。

除了绵亿,嘉庆六年(1801年),老十四胤禵的孙子固山贝子永硕也担任过这项工作,是去清东陵替换绵亿的。

老十四胤禵不用多介绍了,九子夺第的出局者。

原则上讲,在嘉庆时期,宗室子弟都有义务去守护陵寝,而且是每三年一轮换。但事实上,炙手可热的王爷儿子很少去干这样的苦差事。

虽然在那里吃喝不愁,空气新鲜,远离尘世喧嚣,但在阴森的环境中生活,毕竟不是什么好事。

比如三阿哥胤祉,因为跟雍正不是一伙的,雍正继位后将他发配去给康熙守陵。

去守乾隆裕陵的福长安,在嘉庆登基之后,被认为站错了队,跟和珅是同党,所以才被安排了守陵的苦差事。

总之,嘉庆让侄子绵亿去守皇陵,是一种惩罚,绝对不是喜欢他才这样做。至于为什么讨厌,也许跟乾隆欣赏绵亿的老爸永琪有关,嘉庆有点“吃醋”。

除此之外,绵亿曾经犯下一个原则性的错误,那就是违背家法,随便给儿子起名字。古代起名字不是那么随便,有严格规定,平民百姓都非常讲究,更别说皇族了。

比如朱元璋就给每个儿子20个字,用作后代取名时做中间的那个字。而且朱元璋还规定后代名字的第三个字要以“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”循环使用作为偏旁。

比如朱棣”、“朱瞻基”、“朱厚照”、“朱见深”、“朱厚熜”、“朱由检”等。

清朝在取名的时候同样非常讲究,自康熙皇帝开始,便参照汉族的做法给自己的孩子排辈分。

其实他们比汉族人还要讲究,除了名字中的辈分字之外,还要根据和皇帝的*缘远近亲疏,在名字中以偏旁的形式予以体现出来。

比如康熙的儿子们都是胤(允)字,且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“礻字旁”,比如胤禛、允祥。

雍正的儿子都是弘字辈,而且名字中还必须要带“日字旁”,比如弘昼、弘时等。

根据乾隆的规定,到了永琪孙子这一辈,凡是乾隆的孙子,名字中都必须要带‘系’,也就是“纟”。绵亿估计是脑子进水了,也可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文采,他破坏规矩,别出心裁,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奕铭、奕镰,用的全是“金字旁”。

这是赤**的藐视皇权,理所当然要激起嘉庆的强烈不满。

嘉庆做出了处罚,一是绵亿的儿子们全部改名,二是对绵亿**处分,革去领侍卫内大臣、管围大臣职务,处分不可谓不严厉。

但说来说去,绵亿没有大的过失,还是人民内部矛盾,跟福长安不能一样,要区别对待。所以,福长安后来被发配去盛京当披甲,而绵亿仅仅是革职、罚俸,没有被剥夺**权利,还能上朝。

尽管如此,绵亿这辈子真不争气,没有干出什么名堂,活得很窝囊,不被嘉庆高看。

直到嘉庆十八年,绵亿才出彩了一会,命运发生改变,受到了皇上待见。

嘉庆十八年(1813),天理教起义首领林清攻入皇宫,当时嘉庆不在皇宫,得到消息后惊慌失措,要不要回紫禁城呢,嘉庆有些犹豫不决。

这时候,随行的绵亿力请皇帝回去,说这样才能稳定军心、民心,嘉庆听从了他的建议,及时回京,稳定了局势,平息了叛*。假如嘉庆不回京城的话,后果不堪设想。

绵亿出的金点子,让嘉庆受益匪浅,他发现了这个侄子的闪光点。

嘉庆二十年,坎坷一生的绵亿去世,谥"荣恪郡王",终年五十一岁。

绵亿一生活得窝窝囊囊,没有价值,大多数时候实在是不争气,也怪不得嘉庆瞧不起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