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升科技

丽是什么结构的字(部首附丽结构与篆书叠笔处理原则)

11esengof|
148

大家好,今天给大家分享丽是什么结构的字,一起来看看吧。

前文重点:

我们之前为大家介绍了篆书的两种基本笔画:直画与弯画。直画与弯画的起收基本相同,只是行笔之时,直画以中锋行笔为主,而弯画则是有很多的变化,主要是平转和平移,特别是以邓石如为代表的清篆的平转,增加了侧锋、翻绞、叠压的弯画处理方式,丰富了篆书的笔意笔势的表现方式,使得篆书拜托了趋近于绘的方式,而回到了书的范畴中来。

王字旁与斜玉旁:

汉字中有很多的部首的改变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初的含义与形状的,例如我们如今常用的王字旁,其时初应该称作斜玉旁。首先我们来看看篆书中,王字与玉字的写法:

玉字是等间距的,而王字则是下部间距略大。

王,天下所归往也。董仲舒曰:“古之造文者,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。三者,天、地、人也,而参通之者王也。”孔子曰:“一贯三爲王。”凡王之属皆从王。,古文王。李陽冰曰:“中画近上。王者,则天之义。”

玉,石之美。玉字在秦朝时期的写法如上图所示,亦有一种写法如下图。

我们如今所见到的“玉”这种写法,是从隶书开始的,而由此我们也知道了斜玉旁写法的由来,是从篆书中的玉字而来,所以在写篆书的王字旁或斜玉旁之时,重要的是三画等长且距离相同。而我们此次书写之《琵琶行》的琵琶二字,上面的不是两个玉或者王,而是琴。我们看一下篆书琴字的写法。

琴字,篆书中是象形字,像乐器形,上面“珏”像弦**柱,下面像琴身,以直寓器,以弯寓弦,更有缥缈之音。琵、琶二字都是从琴的,所以写法之上不是按照“珏”书写。斜玉旁的书写在秦篆和唐篆时期,都是三画等长且间距相同,而到了清代,写法,稍有不同,加入了其他书法对斜玉旁的理解,上面两横相同,下面一横可以略长,但是依然保持横直,而与楷书、行书等中不同。我们看看《琵琶行》中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珠字邓石如的写法。

斜玉旁作为比较有篆书直画特色的笔画,其保持了篆书对称之美的艺术特色,体现的中正庄重之气。作为一侧偏旁时,一般单字的结体是附丽结构,斜玉旁一般作附庸,所以所占比例略小,占三分之一左右。琵琶二字不是斜玉旁,亦不是在一侧,所以书写之时,在结构上要注意对称的匀落。我们再看一个斜玉旁的例子:

单人旁与双人旁:

《琵琶行》的行字,是双人旁,篆书中的写法:

我们看到说文中的写法与清篆时的写法是不同的,但是都保留了左右镜像对称的特点,也因为此种的不同,所以双人旁在秦篆与清篆中的写法也是不同的,如下图:

{!-- PGC_COLUMN --}

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便是秦篆的写法,而左侧的写法,是清篆邓石如的写法,笔画都是三笔,除了行字的单字结体是左右对称以外,其余的双人旁的字的篆书写法都是附丽结构,所占比例约为整字的三分之一。行字是有篆书对阵之美的弯画单字,书写之时要注意弧度的处理,上部的弧度与下部的弧度是不同的,而说文解字中的双人旁写法,则亦有笔画平行排列之美。这种等距的平行排列与斜玉旁是相通的。

单人旁的写法,我们可以从人字的写法来作对比,而作为偏旁之时只是作了压扁。

相比于说文解字中单人旁,清篆中的单人旁则更多的体现的是线条的柔美,而说文解字中的单人旁则是笔画平行排列所带来的匀称美,两者各有千秋,都有篆书线条的柔美之感,只是侧重点不同,鉴于篆书中体现叠笔平行之美的部首与单字很多,所以,清篆中的写法,大大的丰富了篆书的单字结体的变化。

水与寸:

在我们此次书写的《琵琶行》中,三点水部与寸部,是出现较多的部首。

清篆中的三点水部的写法与双人旁类似,其目的亦是丰富篆书字体构成的多样性,且既有叠画的平行之美,亦有平行匀称之美。书写之时,重要的是注意起笔与收笔的笔意的方向性体现,其次是弯画行笔的自然与流畅,再次是笔画之间的弧度的对应关系。这也是大多数篆书笔画与部首处理的原则。三点水部在单字结体中依然是附丽结构中的附,书写之时,其所占的比例也要根据其余部分而定,如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中的“浔”与“江”字,三点水部所占的比例就是不同的,特别是遇到一侧笔画多的字时,更要注意在压窄三点水部时,要注意线条间的距离及粗细,要与其余诸字保持一致,不可以因此而使笔画粗细比之其余字更细,而破坏篆书笔画粗细整体一致所带来的庄重的韵味。篆书笔画的线条粗细的匀落,特别是秦篆、唐篆和以邓石如为代表的清篆中是十分重要的,均匀之美所带来的整体的庄重韵味,是篆书气韵的一种呈现方式,这与其余字体,或者清末融入各种早期字体的篆书是有所不同的 。

单独的水字,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李阳冰的写法与清代邓石如的写法的些许区别。但是共通的地方是,起收笔的方向性笔意,与弯画行笔的笔画间的对应关系,所体现的是篆书的庄重与柔美。

寸部,在篆书中有上图中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写法,右侧的写法是所有篆书中都有的,而左侧的写法在清代之前的篆书是不多见的。寸部除了保持笔画的匀称之外,重要的是直弯的处理,就是上图所示第三画转折之后的处理,其角度与弧度是很有讲究的,除了保持自身的笔意与笔画的圆转流动,与其余字笔画的呼应是很重要的,例如“宝盖头”在全文中的写法。这里我们可以看看白居易的“白”字的写法,如下图中第二种写法。

这种宝盖头的写法,在篆书中是十分常见的,如果你是以取直势来写,那么寸部也应该配以直势的写法,如果是内弧式写法,寸部也应相对应。这种笔画线条的对应所产生的顾盼呼应,是形成篆书正幅作品气韵的关键,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继续为大家讲解。

重点:

部首附丽结构:注意附属部分的压窄时的笔画粗细与线条。

篆书中叠笔处理时的原则:起收处的方向性笔意的一致性,行笔时笔画的对应关系。

转眼《琵琶行》写到第五幅了,会遇到很多已经写过的字,再遇到之时,希望大家书写之时,要注意更多的细节,特别是我们今天文中的难点部分。

转轴拨弦三两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。

弦弦掩抑声声思,似诉平生不得志。

弦(同上)

声(同上)

成(同上)

弦(同上)

弦(同上)

声(同上)

声(同上)

不(同上)

以上就是丽是什么结构的字的内容分享,希望对大家有用。